【播客】运动是孩子的日常,运动童装能成为“童装日常”吗?丨对话onmygame创始人杜彬
发布时间:2025-09-05 15:04 浏览量:3
节目介绍:《品牌消像》是由消研所主理人云瑶发起的一档聚焦消费行业和品牌人的播客,邀请正在做品牌的每一个个体,从具体的经验当中,看到品牌更真实的样子,探索更多的可能性。
本期《品牌消像》我和儿童运动品牌onmygame的创始人杜彬聊了聊。二十多年以来,童装市场一直处于缺乏充分竞争的粗放发展阶段,近两年各大品牌才纷纷涌向童装市场寻找增量,提前布局运动细分定位的onmygame,在户外运动赛道火热之前就抢到了优先权,且第二年就被江南布衣收购。为什么是onmygame?运动童装能够部分“替代”传统童装吗?这次聊天,老杜给我了一些答案。
今天播客的嘉宾老杜,是儿童运动品牌onmygame的创始人。
onmygame是国内童装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品牌之一,成立三年,第一年爆发潜力在天猫成交额超过五千万,第二就被江南布衣集团收购纳入版图,8月初刚刚在杭州举办了三周年的盛典,还请到了刘璇作为品牌形象大使。
行业内都在讨论,这个成立才三周年的品牌,发展速度像是“开了挂”,但对此老杜的总结是,“大家看到的是onmygame这三年,但其实背后是十几年的积累和沉淀”。
在创业做服装品牌之前,老杜是个高校教师,从15年前创立设计工作室到建立自己的品牌,两次失败后才有了onmygame现在的成绩。老杜还曾一度觉得公司发展太慢了。
本期播客还可通过喜马拉雅、苹果播客、知乎、钛媒体app等搜索「品牌消像」找到我们
二十多年以来,童装市场一直处于缺乏充分竞争的粗放发展阶段,近两年各大品牌才纷纷涌向童装市场寻找增量,提前布局运动细分定位的onmygame,在户外运动赛道火热之前就抢到了优先权。
不过,为什么是onmygame?为什么好像提前预测了运动趋势?和老杜聊完之后,有三点原因让我印象深刻:
第一,品牌初期,对「原点」人群的洞察难以复制
onmygame的创始团队本身拥有非常特殊的运动基因,联合创始人陈莹是全国女子帆板业余组的第二名,另外一位合伙创始搭档是一位专业的冰舞运动员,同时她的儿子从四岁开始专业打网球,兼具 “运动员” 与 “运动儿童家长” 的双重视角,加上设计师对需求的敏锐捕捉力,这批“拥有运动习惯的妈妈”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品牌的核心用户群,如此根植于团队成长轨迹的「原生优势」是难以复制的。
第二,业务迭代期,持续创新的能力就是「核心产品」
杜彬和联合创始人陈莹都是设计出身,在开始创业做设计服务的阶段,就服务了不下一百个服装品牌,这个阶段积累的品牌能力沉淀下来,成为了"创新弹药库”。从“交钥匙工程”练手,到掌握整体品牌节奏,除了笃定运动品类,突出的设计能力和用户洞察能力形成闭环,也让onmygame频出爆品。回头来看,之前“失败”的创业经历,也是排除错误答案的过程,持续迭代创新的能力,就自然成为了品牌的护城河。
第三,“品牌命运”转折期,顺势而为
2024年8月,创立尚不足两年的年轻品牌 onmygame就被江南布衣集团收购,这个消息在行业人眼中“合理又意外”。从合理层面看,onmygame和江南布衣对美和设计的底层价值观一致,意外层面看,相比行业常规认知中的收购节点确实提前,不过关于“早早落定”的选择,老杜对此倒是非常明确,从一开始,她对有可能被收购的“品牌命运”就有了清晰的认知,出现了“最对的”,那就快速地双向奔赴。
事实上,这起收购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中国服饰时尚产业 “收并购浪潮” 下的典型缩影,这种双向选择的背后,是中国服饰行业从 “规模扩张” 到“价值聚合” 转型的体现,随着市场逐渐成熟,未来的年轻品牌会有更多发展选择。
当服装市场的户外运动浪潮从成人端向童装端渗透,运动也早已融入孩子的日常,趋势与需求叠加下,运动童装能否成为“日常标配”?功能性童装的角色,是否可以“替代”传统童装,还是与之互补?
无论如何,运动趋势不可逆,市场土壤给了“新小孩儿们”更多选择,onmygame这样的新兴童装代表,已经为市场展开了想象力。
■ 本期主播
杜彬|儿童运动品牌「onmygame」创始人
李云瑶丨公众号「消研所」主理人
以下为播客对话精华内容:
创业四次,失败两次
Q:刚刚完成了三周年的品牌大秀,收获了哪些评价?你感受如何?
A:这是我们的首场大秀,特别为我的团队骄傲,很多同行和普通用户都给我发消息说出乎意料的精彩。
Q:从大学老师到服装品牌创业者,onmygame其实已经是你的第4次创业了,这个过程经历了什么?
A:我们公司2010年就成立了,在行业深耕了15年。2010年到2018年期间,我们是一家服务型公司,给一百多个服装品牌做过各个板块的设计服务工作。2018年开始二次创业,尝试转型做自主品牌,当时非常笃定要做运动,于是有了第一个女性的、运动偏时尚的项目,失败了,第二个品牌把客单价定得偏高,但是当时的能力没有办法支持,所以也失败了。
经历过两次自主品牌失败之后,我们推出品牌「OMG运动」,定位男性健身,是非常垂直细分的场景和人群。上线之后取得了很好的增长,通过独立站也卖到了全球36个国家,当时得到的反馈就是像“更年轻的Nike,更好看的安德玛”。
结合我们这么多年对服装的理解,对运动的打磨以及对用户的调研,最终在2022年8月份我们推出了现在的童装品牌onmygame。
Q: 当时是如何和创始团队一起创业做童装品牌的,有什么契机和特点?
A:我的创始搭档,她是全国女子帆板业余组的第二名,又是获得过全国金奖的服装设计师。另外一位合伙创始搭档,是一位冰舞运动员,同时他的儿子从四岁开始专业打网球。大家自己是运动员,自己的孩子也热爱运动。这种对运动的理解,对孩子运动着装需求的捕捉是很敏锐的。是从自身出发,而不是揣摩运动的孩子应该穿什么。
Q: 工作室时期服务过的一百多个客户,都有哪些特点和共性?现在的发展如何?
A:从服务客户类型来看,初期2010年到2015年左右,服务的客户以做招商加盟的线下渠道为主,服务做得很深,有的时候我们把一盘货呈现给他,就直接可以开订货会了,相当于“交钥匙工程”。15年开始,线上渠道的客户需求就更多了。
从另一个维度看,聚焦做产品,团队内核、关注度、注意力都在如何做好产品,如何解决用户的需求上面,这样的品牌健康程度会更高。
Q: onmygame的成长速度是在你的预期范围之内吗?
A:我现在是这样管理我的预期的,首先我认为整个行业还是很有机会的,团队在成长,项目在成长,用户也在增多,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就有未来,我们不是说一定要给自己设立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,我必须得做到多少,几年内做到多少,这是执行上的策略。当你不再为那个目标去锁定,专注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,我觉得那个预期会自然而来。
拜拜了毛衣,新一代小朋友有了新选择
Q: 对童装行业的主要洞察有哪些?第一件爆品是如何诞生的?
A:最开始我们打样衣让小朋友试穿的时候,就发现冬天因为他们穿得很厚重,换一次衣服就汗透一次,夏天很多孩子专门有一个吸汗巾贴在后面。我们就想,如果冬天T恤能吸汗、速干、防止感冒,夏天能速干、凉感、防晒、抗菌、有弹性,把新材料用给孩子,比传统童装产品有优势,会解决妈妈的很多问题。所以我们收集了很多用户实际体验需求之后,精挑细选推出了30款产品。
比如糯糯衣作为一个新物种,可以替代毛衣,有羊绒的触感,好打理可机洗,速干有弹性,很多孩子反馈很舒服,“不想再穿毛衣了,拜拜了毛衣”。
Q: 好的触感和舒适产品在成人服饰里面一直有竞争,是之前没有人为儿童去做?
A:确实是我们捕捉到了一些机会点,体量非常大的运动品牌,对童装运动的细致度以及研发没那么及时,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机会。
Q: onmygame目前的产品品类规划?
A:onmygame还处于品牌的初期发展阶段,正在经历「品类即品牌」,现阶段重点先做到品类击穿。目前比较强的品类还是T恤,糯糯衣是T恤品类的典型代表,当然围绕这个品类未来还要做横向延伸,纵向布局,其他品类同时生长。这是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,没有次第,都特别重要。
Q: onmygame的品牌价值观是什么?
A:onmygame倡导的是自由快乐的运动体验。「把运动当游戏,享受运动」支撑了我们的产品研发,也是我们跟用户传达的品牌理念。传统运动品牌倡导的是极致的体育精神,死磕第一,但我觉得孩子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,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开心自由、快乐的成长,去享受运动,不一定非要得第一名。我们希望在运动过程中,培养孩子的韧劲、抗压性、耐挫力,拥有更积极、更阳光的健康心态。
Q: onmygame的用户有哪些特点?如何做家长群体的运营?
A:我们的用户妈妈们大部分集中在30到40岁之间,受过很好的教育,审美水平比较高,也有一定的运动习惯或者是资深运动爱好者。onmygame是想把一群真正有运动习惯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。我们第一本杂志里面全是素人小朋友,有练击剑的、打网球的、滑雪、体操,甚至小赛车手,都是我们身边普通的孩子,不是说必须在单一项目里面做到市冠军等等,只要你喜欢,真的热爱并坚持,我们都欢迎进入到onmygame社群。
Q: 所以可以总结为,典型的用户是拥有“运动教育理念”的妈妈们?那你自己的育儿观是什么样的?
A:我搭档的育儿观对我触动蛮大,她说”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是比我们的父母要优秀,但我们的孩子不一定会比我们优秀”,那就让他们快乐一点不是更好吗?所以我希望我闺女能开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,家家能培养出奥运冠军的概率极低,这就是一个爱好。
Q: 那当时你还是一个高校教师,你们当时是怎么组成组合的?
A:2010年的时候,其实高校鼓励在校的老师成立工作室,就是因为我们是搞设计的,不能闭门造车,他希望你成立一个工作室,是跟外面的一个企业更多的去进行产学研的联动合作。后来就把副业干成了主业。
Q: 设计团队是如何组建的?
A:整个设计的把控全部是由我搭档完成的,她是专业运动员,又学服装设计,十几年都在做设计研发,而且她是(整个业务链条)从头干到尾,这种在很多公司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我就说我们不怕抄,你抄你也抄不走。
不到两岁的年轻品牌被江南布衣收购,合理又意外
Q:回到最初,创业的源动力是什么?为什么想要做这样的品牌?
A:我有个朋友问过同样的问题,他说老杜你在高校不是挺好的吗?为什么要创业?我现在可以非常快速回答你,就是我对所有未知的事情心存好奇。人家都能做成,我能不能试试?每次都这样想。而且我是个E人,从来不抱怨,把最差的可能性先想好,一切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。
Q: 为什么是江南布衣?为什么品牌第二年就选择并购路线?好像合理又意外?
A:其实18年做OMG运动的时候,我就跟团队的人说并购上市是我们最佳出路。当江南布衣提出来的时候,确实比我预想早一些。但因为他是江南布衣,我前面想好有这么一个“人”,如果换成别人可能没有那么快。因为是他就ok了,所以快速地双向奔赴,它跟早和晚没有关系,只是出现了我认为最对的。
两个维度,首先因为是江南布衣,江南布衣30年如一日地在坚持美的设计和表达,我们用十年的时间来做品牌做研发,也想把运动美学更好地表达出来,大家的底层价值观是高度契合的。我们当时合作的官宣海报文案是“坚持美的设计,坚持长期主义,我们志同道合”,这句话非常精准。
其次onmygame当时还不到两岁,接下来每个关键点都有30年经验的优秀团队来帮助我,这种成长会有极高的幸福。很多时候自我摸索迭代和成长其实需要时间,打破自我其实很难。
Q: 除了童装行业目前正在经历从「粗放」到「细分」的过程,如何整体来看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阶段?
A:我觉得中国的品牌整个的研发、设计,在全球也算是领先,这个的确不局限在童装。未来大家能不能在一个定位上,一种风格里,把产品做得更极致,我觉得这是核心。其实你会发现江南布衣始终在做自己,这么多年没有变,做好自己就会被欣赏我的那些人看见,不太往外求,就向内求。
因为我们发展速度还相对较快,这两年也被模仿得比较多。开始还是有一点气愤,但是后来觉得做自己就好了,永远做好自己的材质迭代和设计创新,真正专心把自己的产品做好的企业,生命力会更持久。
线上打法,线下布局,品类突围其实都是执行层面的事情,内核一定是把产品做好。我们整个团队都有一定的使命感,为中国新运动品牌的发展贡献力量,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已经身处其中了。
功能性童装会“替代”传统童装吗?
Q: 现在童装行业的创业者画像大概都是什么样的?
A:说实话同行交流机会比较少,每个团队基因的不一样,我们确实是专注设计,对设计、对美学、对产品、对视觉的要求很高。有的团队可能就是搞运营很强,对流量很强,有很多精细化流量的打法。
Q: 未来三到五年,对onmygame有哪些品牌规划?
A:从产品维度来讲,会继续丰富产品线,优势品类增强,潜力品类持续开拓,攻坚的品类继续补充,目前针对鞋子的研发也在进行中。
从渠道维度来讲,下个月我们就要开出首店,这也是一个里程碑事件。将来线下占比会逐步增高,在全国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,我们都会陆续开出线下店,渠道的建设也会更加多元立体。
Q: 童装行业的未来发展有哪些趋势?
A:我觉得功能性童装未来的机会更大,可以逐步替代一些传统童装。
Q:就是用运动“挤掉”休闲的一些份额吗?
A:其实存量市场里面就有更多机会,因为孩子的运动和日常区分度相对模糊,成人就是分离开的,就像今天去健身,你肯定要换身衣服对吧?孩子不需要的,运动就是孩子的日常,那我们用新的功能性服装,是不是可以去做一部分的传统童装的“替代”,这个是我们觉得更有想象力的。
Q: 目前品牌的发展,你觉得面临着哪些挑战?
A:短期内全是机会,都是好日子,困难的时刻早就过去了,干就完了。
■ 制作团队
主播:云瑶
运营&剪辑:鹿角
视觉设计:刘栋涛